中新网赤峰9月14日电 题:“小社区”里“大团结”,探访内蒙古多民族聚居社区
“无论走到哪里,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歌舞,吸引了社区居民和参观者的目光。这是十余位乌兰牧骑队员正在排练。
9月8日,社区居民在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室内排练歌舞。 记者 孙翔 摄
党群服务中心是临潢家园社区的“心脏”,集合了医保服务、法律咨询、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民情恳谈等多项功能。这个空间更是社区居民的“大学”,一周七天均向民众开放,歌舞、书法、刺绣等都有单独的教学区域。近日,记者随中国记协组织的调研活动走访此地。
9月8日,居民在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练习刺绣。 记者 孙翔 摄
“我们社区居民有12000多人,多民族组成的家庭有1300多户,占到总户数的31%。”据临潢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介绍,社区内生活着汉族、蒙古族、壮族、回族、畲族、朝鲜族等13个民族的居民。团结、融合、包容已成为社区文化底蕴。
“这里学生没有学费,老师没有报酬。”退休教师、蒙古族书法爱好者朝格吉勒图每周会来社区教授蒙汉双语书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文化,他发挥自己精通蒙汉文字的特长,练习“蒙汉合璧”书法。
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蒙汉合璧书法更兼具民族融合特色。朝格吉勒图在传承古代蒙汉合璧书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书法的要求和特点,将蒙汉两种书法融会贯通。
“蒙汉合璧书法洋洋洒洒,将蒙文和汉字放在一起正如蒙汉民族融合一样,和谐共生。”朝格吉勒图说道。“蒙汉合璧”书法作品,通常按照蒙文和汉文的书写习惯,从左向右为蒙文,从右向左为汉字,在中间处落款。
“与人为善、与邻为友。”社区汉族居民崔立军也常来听朝格吉勒图教的书法课。崔立军有书法基础,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均有功底。在社区融合氛围的影响下,他也会学习蒙文书法,在节庆时写“新年好”等祝福语送给邻里。
赤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地区,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始终伴随着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在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四处可见蒙汉双语的内容;还设有“民族融合小课桌”、不同民族习俗的介绍展板、多民族服饰展示等。
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展示民族服饰。(临潢家园社区供图)
“我们都在一起打球、跳舞。”社区汉族居民宫彩珍经常来社区活动室打乒乓球。谈起与多民族邻居、队友的相处之道,她倾向于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了解其历史文化。(完)
中新网柳州9月14日电(林馨)9月14日,2023年广西环卫行业年会暨广西(柳州)新能源环卫设备展在广西柳州市召开。被誉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柳州,正谋划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助力新能源环卫设备发展,并向东南亚拓展。
图为一台展出的5G无人扫地机设备。林馨 摄
在设备展现场,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5G自动作业清扫机等新设备引人注目。这些新能源环卫设备能够根据相应指令,自动完成清扫。采用这些新设备,既减少人力成本,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柳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袁东升表示,当前柳州正在依托产业优势,以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新能源“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专用车提升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建设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图为一台展出的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设备。林馨 摄
为此,柳州环卫部门依托柳州汽车工业优势,与柳州本土汽车企业合作、研发新能源环卫车辆,目前已配置使用柳州新能源垃圾收运车159台。
柳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党委书记刘学文表示,通过展示环卫新车型、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加强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环卫服务公司、环卫单位之间沟通交流,共同推动新能源环卫汽车及设备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区的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五大公共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
柳州作为申报试点城市之一,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凭借毗邻东盟的地缘地位,升级壮大“老字号”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新字号”新能源环卫车辆及设备。其产品可覆盖广西,辐射西南,并向东南亚拓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