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式现代化同行
——读《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面向群众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历史进程,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以生动的故事讲解时代课题,以朴素的语言阐释深刻道理,力求以一种新的呈现方式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清晰、具体而生动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兴起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挑战的回应,而且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运动。以现代化的方式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进而实现民族复兴,构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雄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奋斗与思考、光荣与梦想。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夭折、辛亥革命后的困境使孙中山先生意识到,应“按照自己的社会情形”,寻找一条“驾乎欧美之上”的现代化道路。真正找到这样一条道路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毛泽东同志提出并探讨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并初步构想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中得出的时代结论,是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科学解答。《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概括这一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形象而生动。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章里写道:“马克思主义不仅激活了中华文明中的优秀因子,把中国引向了现代化进程,而且它作为对西方现代化批判的思想成果,引领中国突破传统现代化的窠臼,走上了一条更为理性、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现代化道路。”这条“更为理性、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一分析深刻而准确。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社会空间,那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文化空间。“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如此内涵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必然能够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指出:“正是基于对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起首,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向,贯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落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结论正确而全面,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和表述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是如此。但是,要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说服人,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能仅仅用概念解释概念、从范畴推演范畴,还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学理哲理。理论阐释不能仅仅成为理论家之间的“对话”,更不能成为理论家个人的“自说自话”,重要的是同现实“对话”、同群众“对话”。一方面,从群众中发现实际问题,并使实际问题升华为理论问题;另一方面,用科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用通俗语言向群众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使群众真实地感到,我们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在、同行、同呼吸、共命运。
(杨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4日 09 版) 【编辑:梁异】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张晓曦)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14日在北京表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推进闽台应通尽通、畅通台胞往来通道方面进一步提出了考虑,我们要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两岸民众坐着高铁轻松跨过台湾海峡的梦想。
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丛亮,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丛亮指出,《意见》在推进闽台应通尽通、畅通台胞往来通道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四方面考虑,包括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
在基础设施联通方面,丛亮表示,近年来,积极推动福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建成了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已经具备了连接闽台两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术能力,为提升海峡两岸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特别谈道,当前,两岸各界对两岸基础设施直接联通期盼已久。“我们要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两岸民众坐着高铁轻松跨过台湾海峡的梦想,促进更多台湾地区的商品搭乘中欧班列等畅达欧亚市场,更好惠及两岸同胞。”
在能源资源互通方面,丛亮指出,大陆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体系,能源绿色转型的成就举世瞩目,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规模多年来居世界第一,具备全球最先进的风电光伏生产能力和远距离输变电能力,特别是福建省的清洁能源发展迅速,闽南外海滩的浅滩适宜海上风电发展,具备向台湾地区大规模输送绿色电力的条件。“我们愿意加强两岸能源领域合作,共同推动两岸能源绿色转型发展。”
在行业标准共通方面,丛亮表示,大陆方面将重点围绕两岸民生福祉这些领域,进一步强化标准共通和标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为两岸企业提供更精准高效、标准信息化的服务。
丛亮还提及,下一步将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闽台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主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闽台产业合作、创新两岸社会资本合作方式、促进台湾农业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闽台科技创新合作。(完) 【编辑:房家梁】